串怎么炸好吃?
小时候,我家附近有个小吃摊,是卖油炸串串的。每天生意都很好的样子,很多年轻人围在那儿吃。我每次去买的时候,那个老板都热情的很,问我几块钱一串,给我多刷点酱啊什么的(他摊位前只有一个收塑料瓶子的筐当桌子)。
有一天,我像平时一样去购买美食,但这次老板却神秘兮兮地给我说了一堆话,大概是说你这个岁数的孩子应该以学习为重之类的,然后送了我好几根串串作为“优待”。
当时我有点懵懵懂懂地,不知道这位老板为什么对我这么好,直到几年以后,我上初中了才明白——那家小吃的原材料根本不是鸡脯肉和豆腐卷什么的,而是鸭胸脯和豆腐皮! 那家小吃用的调料也不是什么酱料,而是甜面酱、芝麻酱和各色酱豆腐、韭菜花儿……
至于那根竹签,是用特制的脱脂棉线做的,非常结实。 后来,随着我年龄的增长,我也逐渐了解了更多关于油炸串串的知识。原来,这不仅是种食物,还是一种历史悠久、流传广泛的民间艺术。
在明代,油炸食品已经常见于街头巷尾,而到清代,此类小吃更是比比皆是。只是这些小吃大多由商贩制作并销售,并不属于高档饮食的范畴。 直到民国以来,一些资本雄厚的商家看中了这一行业的“钱”景,开始陆续出现,使它渐渐走向了“正规化”——不仅店面环境整洁,而且调汤、备料等工作也在店堂内公开进行,同时为了招徕顾客,他们还会在店外摆出长长的流水桌,供食客边吃边聊。
许多原本只在街头出现的菜品,也陆续进入了这类餐厅之中,成为了“正经八百”的菜肴。 比如,现在常用来涮火锅的毛肚、百叶以及藕片、豆芽等,以前都是在油炸串串店里面才能吃到。 不过,这类食物虽然颇受市民欢迎,却也常常受到监管者的打击。1984年,北京曾明令禁止街边设摊经营油炸食品;到了2003年,市政府终于通过了《北京市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》,第一次以制度的形式对这种曾经饱受争议的食品做出了规定。